第七章 汉室宗亲

Dark Small Medium Large Translated Scroll to Bottom
扬州牧刘繇,兖州刺史刘岱亲弟。
54岁,曹操迎天子于许昌,与袁绍出现裂痕。刘表既向朝廷纳贡又与袁绍结盟。李傕郭汜的同党,穷途末路的车骑将军张济,为了能有一口吃的而攻打南阳,不幸中箭身亡。荆州官员向刘表道贺,刘表却说张济都可怜成那样了才到我这儿来讨口饭吃,这么对他并非我的本意,所以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贺。作秀之后,刘表赶紧派人去招降张济旧部。张济之侄、评书中称之为“北地枪王”的张绣在天下第一毒士贾诩的劝说下与刘表联合,成为刘表对抗曹操的屏障。
益州牧刘焉,与刘表同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年轻时在基层工作,因为老师去世而守孝辞官,搞起了学问在山里讲学。为老师守孝,当真是别具一格,朝廷一看皇室里居然还有这么有腔调的人啊,赶紧出来做官,从此刘焉官运亨通,县、郡、州一路高升,黄巾之乱时刘焉已经是九卿之一了哦。
公元188年,刘焉眼看朝纲混乱,皇室衰微,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谋求交州牧(今越南北部和广东广西最高军政长官)一职。后来听说益州有天子气,就改向朝廷请求出任益州牧,居然然成功了。这份跑官要官的能力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句传言就能让他改变主意,这人是有多轻浮啊?
五十七岁,邓艾兵临城下。尽管成都城中还有三万守军,粮草还能坚持一年。姜维率领的主力部队也正在千里勤王,刘公嗣还是选择向邓艾投降,回想当年刘璋被围在成都,也是三万守军,也是一年粮草,可官民百姓想的是抵抗,现在呢,大伙考虑的是向谁投降,谁能接受我们的投降?蜀中大族早就盼着能让他们享受不公平乐趣的魏军来拯救他们了,罢了,罢了。
二来,这两位老牌谋士就生活在江浙,不仅仕途无望,做老百姓还成了二等公民。
最后笔者要提醒一个好像从来没有人注意过的细节,刘公嗣的母亲甘夫人这辈子真是倒了大媚,孙夫人飞扬跋扈,吴夫人倍享尊荣,她则是被刘备列在可以割舍的名单第一行。给刘备生下了继承人却到死都没有扶正,就这么走完了一生,心得是有多大?儿子总是更随母亲,刘公嗣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渡过人生也就可以理解了。至此我才明白为什么说做老百姓才是幸福快乐的人生,与其把身体献给斗争,不如献给爱情。
陈王刘宠,东汉明帝刘庄玄孙,陈敬王刘羡曾孙,陈顷王刘崇之孙,陈孝王刘承之子。这是汉末群雄中唯一一个名实相副的诸侯,正儿八经的嫡系皇亲。黄巾之乱时,郡县官兵弃城逃走,没有实权的刘氏诸王不仅收不上租子反倒屡遭抢劫,有的两天才能吃上一顿饭,流离在外,死于荒野。只有陈王刘宠勇猛过人,胆大包天,无惧谋反的嫌疑私自征兵,国富兵强。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宠与袁绍遥相呼应,借机自封辅汉大将军。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公元197年,已经称帝的袁术派刺客将野心勃勃的刘宠刺杀,陈国从此衰败。
刘公嗣对诸葛亮有意见,对董允有意见。但他毕竟没有像他之前和之后的那些同行一样反攻倒算,他很清楚这些人是为他好,只是好的方式不是他想要的。
二十七岁,诸葛亮去世,朝廷的事情他终于说得上话了,掌握了最高人事任免权,日常行政权则交付与蒋琬。
在公元2世纪末的华夏大地上,汉室宗亲无疑是最好的招牌。然而刘氏子孙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何以最终只有刘备能够一站到底,成就霸业?
请允许我相信刘备有作为一个人的现实考量,毕竟神话一个人终将招致妖魔化的恶果。
知乎大V——Kaiser说:“刘秀的故事是一个玛丽苏的故事,而刘备的故事是一个《读者》或者《青年文摘》的故事。”真是精辟得不能再精辟了。
优势在刘虞一边,他率领十万大军出其不意包围公孙瓒,公孙瓒毫无防备身边只有几百人。刘虞下令不准放火,只杀公孙瓒一人即可,不要伤害无辜。古人云:“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样的打法哪能有效率,一天过去竟然还没结束战斗。公孙瓒挺到风向逆转,顺风放火,带领数百人的敢死队直扑刘虞大本营。刘虞败退守城,可他手下的人马就没怎么打过仗,仅仅三天就被公孙瓒破城。
益州有位美丽性感的神婆,经常出入刘焉的家里。刘焉就任命她的儿子,五斗米道教主张鲁为督义司马(我只能说到这儿了,你懂的。)刘焉的如意算盘是让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去攻打益州境内的汉中郡,假装反叛自己,隔绝蜀中门户以达到免税的目的。张大教主超额完成了任务,拿下汉中后连小伙伴张修也剁了,不知是假戏真做还是这原本就是刘焉的指示就像我们谁也不知刘焉对张鲁的老娘做了些什么,只知道刘焉没有杀这个半老徐娘。
来吧,刘公嗣,摸摸头,一路走来辛苦了。
刘备虽然嘴上没说,实际上和曹操一样搞唯才是举。而诸葛亮更是和曹操一样走法家路线,曹操的遗志被曹丕丢到一边,反倒被死敌继承了下来。刘备政权的核心价值观是公平,而特权阶层最不能接受的也正是公平。偏要勉强公平的结果便是蜀汉在三国中第一个灭亡却永远为后人所向往。
不过刘胜这个人不仅有色胆还很有胆色,汉武帝这辈子的主要业绩之一就是打压诸侯王,别的亲戚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刘胜敢仗义执言,大意是我们不想欺负人,可现在我们这些自家兄弟都被你手下的官吏们欺负被成弱势群体了,你看着办吧!汉武大帝这辈子难得低头了一回,刘胜这是多大的业绩啊。
笔者不信天意,但不得不服天气。不知刘玄德,是否也做此想。
公元194年,曾经赞助过曹洪的扬州刺史陈温被袁术所杀。董卓的继承者李傕、郭汜控制下的朝廷为了遏制袁术势力做了刘繇一个顺水人情,任命他为扬州刺史,不久加封扬州牧。扬州牧这个头衔看起来很拉风,然而当时大部分已经是袁术的地盘,刘繇甚至没法去扬州首府寿春城上班,只好来到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与袁术抢地盘。
三十九岁,蒋琬去世,但早在刘公嗣三十七岁那年,费祎由于迎击曹爽伐蜀大军建立的威望已经掌握了蜀汉的实际权力。这一年对刘公嗣影响最大的是董允的去世,从此他总算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他宠信黄皓、不仅给他富贵还放任其干预朝政,是他不对。但如果是你,从小到大所有人都在要你好好学习、努力上进、做你该做的事,不要做你想做的事,明明有的是钱但就是不允许你任性……
我国最早的畅销书作家罗贯中和施耐庵愤恨难平。
失去了太史慈,刘繇只好借助荆州刘表的庇护。当时正好豫章太守病亡,袁术推荐刘表的秘书,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既给刘表做了顺水人情又给刘繇设下圈套。刘繇想都没想就去打诸葛玄,从此再也别指望刘表给他撑腰,公元197年,刘繇在四面楚歌中病亡。豫章被孙贲顺手就给占领了。
66岁,刘表病死,次子刘琮向曹操投降,长子刘琦的一万人马成为了刘备一半的本钱,赤壁大战后刘琦恰到好处地病亡,其部下正式被刘备吞并。刘表经营了十八年的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瓜分,成为三方角力的主战场。
那么问题来了,罗贯中一生著作等身,笔下英雄豪杰无数,何以对刘备集团情有独钟,写得最是感同身受,情真意切?
所以刘表只敢打打土匪,平一平叛乱。他甚至不敢和袁术撕破脸,连兵少将寡的刘备都能让他不放心。打五十人“坚守”的县城都得派一万人去攻。他的能力只够自保,至于进攻,也就杀孙坚是个业绩还只能间接算在他头上。这么来看,刘表是一个很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贵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是每一个老人都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和刘备这样的人物是不世出的。不是每一个不懂军事的领导都能凭借驭人之术在一堆军事人才里游刃有余,像孙权、曾国藩那样外行领导内行的成功案例,一千年才出一个。
第二、刘备颠沛流离大半生,还梦想着称王称霸的动力是什么?
三十一岁,认识到自己确实干不了什么的刘公嗣任命蒋琬为大司马,开府治事。
如果有一天你刚到一个新单位,最高领导对你说咱们单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只有你和我两个!这恐怕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恭喜恭喜,他打算让你做他的接班人。第二种,奔跑吧,兄弟!他至少也会永远防着你。
组织和宣传能力的核心奥秘是其他汉室宗亲们都没有的对别人柔,对自己刚的人性之刚。许多年以后,曾国藩秘传弟子李鸿章的十八条心法中,第一条也是唯一流传下来的一条谈的正是这种人性之刚。一个人只要能够对自己狠到这个程度,虽然不能一统江山,至少也能达到刘备、曾国藩的高度。
七岁,刘备占领益州,为了与益州本地势力结合,再次政治联姻,给刘公嗣又找了一个后妈——吴夫人。
五岁,刘备外出。刘公嗣被后妈绑票,准备带回娘家作为对刘备集团的要挟。幸好又被张飞和赵云救回。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可怕的后妈此后再也没有回来。
刘虞人望太高,公孙瓒虽然抓获了他全家却不敢杀害。恰逢此时朝廷的使者来给刘虞、公孙瓒升官。公孙瓒胁迫使者,诬告刘虞曾有称帝的打算。
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由自在容易,皇位遥不可及。对于刘公嗣,反之。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用自己生而具备的东西去换取求之不得的东西。别人从坚持到妥协,他从妥协到坚持,如是而已。刘公嗣的一生,证明了一个人注定要干一份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还不能改行是什么样的悲剧,证明了家天下的不合理。
60岁,刘表派一万人攻下了荆州境内最后一座不听招呼的县城——南阳郡西鄂县,而西鄂的反对派只有50人。这一年,刘表收留了汉末最专业或者说最不专业的客将刘备,让他作为新的扛曹屏障。(原来的屏障张绣在官渡大战前夕已经投降曹操。)
公元1367年,由于“再世萧何”李善长和“再世诸葛”刘伯温的辅佐,朱元璋击败割据江浙的吴王张士诚。不久朱元璋称帝,收复燕云十六州、将大元朝廷赶回大漠,成就不世之奇功的朱元璋团队充斥了最强大脑中国战队。而江浙人民由于对张士诚的支持和怀念,遭到了大明集团长达三百年的歧视和报复,赋税高出其他地区数倍。
第三、刘秀的敌人档次太低,除了王莽,一个让大伙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没有,而王莽纯属是自己作死,其他对手除了与刘备惊人相似的公孙述,都是连个像样的战略规划都没有的路人甲。(公孙述的部下李雄所做的战略规划实则是诸葛亮《隆中对》的雏形),正是这个公孙述与刘秀耗的时间最久,搞得刘秀以天下敌一隅还花了十二年。而刘备的敌人……别说曹操、孙权了,单说他们麾下如雷贯耳的文臣武将的姓名就能写满一张A4纸。刘备不该拿来和刘秀对比,公孙述才是他最适合的参照物,而刘备完爆了他。
核心团队跟着刘备二十多年,不能说什么好处也没有得到,但显然付出与回报在漫长的时间里是不成正比的。刘备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的团队却是铁板一块,即使曹操对关羽欣赏到无以复加基情四射的地步,关羽也要千里走单骑去寻找刘备,堪称古往今来最感人至深的奔跑吧兄弟。
我常常想,如果刘秀在昆阳没有本是晴空万里之天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使敌军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如果刘备在夷陵、哪怕是之后马谡在街亭突然间暴雨倾盆,是否,一切都不一样了?
如果有人有机会采访刘备:玄德公,为什么你这么能奋斗呢?他可能会跟你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但心里恐怕在想:我只是想活着啊。
什么是势?在当时,贵族地主已经腐化堕落,庶族地主的黄金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于是需要士族地主过渡为统治阶级,而王莽对士族的打压让豪强们愿意给乖巧的,与他们关系良好的,甚至还搞了政治联姻的神勇青年刘秀以大力的赞助。刘秀的队伍是地主武装,绿林军赤眉军这样的农民武装只能是他暂时利用的对象。(也许这就是刘秀的故事现在传播不广的原因吧。)东汉建立后,刘秀也曾反戈一击打压豪强但治标不治本,因为他所推崇的儒家意识形态加上察举制的人事制度无可避免地造成学阀对知识的垄断,垄断财富不可怕,垄断了知识也就锁死了底层人民的上升阶梯,所以东汉中后期只能用外戚和宦官去和士族拔河,但外戚和宦官虽然不能一竿子扫倒说他们都是混蛋,但总体素质的确远远不如饱读诗书的文官。
荆州不能丢,公孙述的教训血淋淋地在那摆着。荆州集团的老家丢了,与益州集团的矛盾也就无可避免了。曹丕刚刚上任,需要时间站稳脚跟,正是伐吴的最佳时机。曹丕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刘备连营七百里焉能不败,可地形就是那么狭长,水军又显然不是东吴水军的对手,不在岸上连营七百里还能怎样?战略上没有错,可悲之处在战术上,曾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的刘备居然没有重视消防。
第三、刘备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在度过了乐不思蜀的七年美好时光之后,六十四岁的刘公嗣安然去世。此时,钟会、邓艾、司马昭早已化成了黄土。
不要以爱我的名义逼我,不要以我不需要的方式来对我好,这个要求过分吗?多年以来,刘公嗣的乐趣、温暖、欣慰、全部来自于一个叫做黄皓的宦官。
两岁,还没来得及记住母亲是什么样子,甘夫人去世。很快,他的父亲为了皇图霸业搞了一次政治联姻,迎娶了孙权之妹——孙夫人。这位孙夫人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美丽温柔。她不仅身手敏捷而且刚强勇猛,身边常年带着一百多个全副武装的女保镖,并且纵容从娘家带来的人马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就连戎马一生的刘备每次见到她都感到惴惴不安,天纵英才的诸葛亮也把她看做不安定因素,总担心会变生肘腋。刘公嗣还小,但愿没有留下什么童年阴影吧,但愿。
只有一个人,一直在宠着你、惯着你、尽他所能地满足你的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每天变着法儿地哄你高兴,你想听的话也只能从他那里听到,你最想说的话也只能说给他一个人听……
公元194年,刘焉留在的朝中做人质的长子和次子因密谋兵变推翻李傕、郭汜而被杀。刘焉在双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中去世。其寄予厚望的三子刘瑁(刘备的皇后吴夫人的前夫)被部下无视,幼子刘璋因为没啥本事好控制而被拥立为新任益州牧,刚上任就遭遇权臣反叛。幸亏刘焉生前做的唯一的那件好事,这世上仅有的一群念他好的东州军拼死作战,保卫了刘璋。刘璋的确是头脑简单,刚站稳脚跟就杀了张大教主的老娘,之后就接二连三地被张鲁胖揍。堂堂一个州牧,对付一个太守居然要雇佣刘备来帮忙,难道是因为“引狼入室”这个成语诞生得太晚了?
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中山靖王刘胜和鲁恭王刘馀都是汉武大帝的兄弟,但刘胜的生育能力强到逆天,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他的后代分到的财产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们有理由怀疑刘备家附近方圆多少里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种情况下还好意思拿汉室宗亲说事儿,李宗吾在《厚黑学》中夸刘备脸皮厚那可真不是盖的。
作为皇帝的刘禅乏善可陈,前文在讲述蒋琬、费祎、姜维时见缝插针,谈的已经足够。这一次笔者想谈的是作为一个人的他。一提起刘禅这个名字,脑海中总是会出现一个痴傻胖子的形象,因此本文将称呼他的字——刘公嗣。

极限挑战

公元207年,荆州牧刘表的客将,兵马不超过一万的左将军、名义上的的豫州牧、颠沛流离了23年,已经46岁,为大腿肌肉消退(成语髀肉复生的由来)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的刘备在这一年收获了新的希望,而且是好事成双: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的经历,罗贯中与张士诚的关系相对较好,于是把前期的张士诚融入刘备这一角色,后期的张士诚则写成了刘禅。施耐庵一开始就不太瞧得上张士诚,曾经拒绝过老张的聘请,只是因为与他的部将友善才间接为他出力,于是在施耐庵这里,张士诚也就被融入了宋江。
人们还常常指责刘表废长立幼。别这么教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像刘琦这样的窝囊废、短命鬼,立他真的就比立刘琮好些吗?他要是当了荆州牧要么一样投降曹操,要么被曹操胖揍败亡,要么把荆州送给刘备……站在刘表的角度来看,真还不如立刘琮呢。
忙于工作,只是偶尔考察学业的父亲、记不清长相的母亲、刚强勇猛的继母、一心北伐、事必躬亲、把他当做小孩子越俎代庖的相父、天天盯着他管着他的董总管……

爸爸,去哪儿?

赚来的一百亿和抢来的一百亿,珍惜的程度能一样吗?更何况,都没人跟他抢。
刘秀与刘备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平民化了的皇室后裔,老爹都是县长一级的小官,都年幼丧父在叔父的资助下上学,都是在王朝覆灭后起兵逐鹿天下。然而这些对于干事业都不是关键,不同之处才是要点。
四十六岁,费祎遇刺身亡。刘公嗣重用姜维,让他放开手脚去北伐。之后的十一年中,无论有多少人提意见,他都没有罢免姜维的兵权。刘公嗣不是一代明君,也不是一个昏君,姜维要克复中原,没问题,只要别打扰他和黄公公的安宁,我不干涉你,你也别干涉我,你去追你的梦直到天涯。兴复汉室?我从娘胎里就在听了。
2.小妾甘夫人为他生下了一个老来子,同时也是他无可置疑的继承人。刘备为他取名为刘禅,字公嗣。
有人说刘备接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所以与曹操势不两立,袁绍至少没有被皇帝下诏讨伐过啊。衣带诏这事儿,《三国志》、《资治通鉴》以及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都表示怀疑好不啦?
一来他们两位曾经是张士诚的幕僚,直到公元1363年才因为看不惯其后期的腐化堕落、不思进取负气出走。可在朱元璋的统治下,他们的政治前途再无一丝希望。

奔跑吧,兄弟!

史书记载,刘宠箭法非常高超,然而在自卫方面,擅长箭法不如擅长剑法。《阵纪》里写道:“卞庄子之纷击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剑有传。”在这里刘备的剑法成了历史上五大剑术之一。按说隔了这么久,一个明代将军写的书才第一次提到刘先主剑法难逃附会之嫌。可刘备能够在几十年的刀光剑影中活下来,穷光蛋时就能收服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说他是武林高手、一流剑客谁敢不服?
兖州刺史刘岱,刘邦庶长子齐王刘肥之后,其皇室血统比刘备还疏远,但他非常幸运地有一个做三公的亲伯父,因而官至侍中,兖州刺史。刘岱是讨伐董卓时仅有的三个州级大诸侯之一,但奇怪的是兖州下辖八个郡,其中竟有三个郡的太守是独立参加反董联军的(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仔细看这份反董联军的名单才能看出刘岱的无力和无奈,所以他与袁绍、公孙瓒都采取和亲政策。当时处于弱势的袁绍对刘岱托妻献子,把家属都安置在他那里,关系按说应该很铁。在袁绍公孙瓒交战时,刘岱虽然犹豫了几天但还是顶住了强势的公孙瓒的压力,坚决不驱逐袁绍家属。可袁绍对刘岱却是太不够意思,东郡太守明明是兖州的中层干部,刘岱与不听招呼的东郡太守桥瑁大战一场才换上了自己的亲信,亲信战死后这一职位却由袁绍推荐发小儿曹操接任。这也难,那也难,实力不济的刘岱只能把地盘儿交出去,然后大哭一场。

最强大脑

有人说刘备反曹是因为曹操是汉贼,那私自拥立皇帝的袁绍难道就不是汉贼?刘备不照样投奔?那时候谁知道官渡大战袁绍会败给曹操?如果袁绍胜利,汉室还有机会?刘备还有机会?胸怀大志就非得不当皇帝誓不罢休?他是刘备,有血有肉的刘备不是《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
48岁,荆州刺史王叡被袁术麾下的江东之虎孙坚所杀。董卓派刘表出任荆州刺史。当时的荆州盗贼蜂起,又有袁术占领南阳虎视眈眈。刘表单骑入荆州,结好荆州大族,承认袁术为南阳太守,只为专心剿匪。
第一,为什么刘备的宗室身份会受到嘲笑?
第二、刘秀出道早,成名早,如有神助,28岁就以一万七千人的兵力在昆阳之战中大破王莽派出的四十三万大军。而赤壁之战时,刘备已经47岁高龄了。30岁的年纪,刘秀已经称帝,刘备还因为孔融知道世上有个刘备高兴得手舞足蹈。
被陆逊火烧连营是刘备失败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先灭曹魏希望渺茫,刘邦当年暗度陈仓重回富庶的关中地区可以与项羽争夺天下,刘备就算拿下当时已经破败不堪的关中地区,何年何月才能打到洛阳?就算顺利了,孙权不是照样会在背后捅刀。
刘表雄踞荆襄万里之地,庞统、蒋琬等荆州本地人才,诸葛亮、甘宁、贾诩、张绣、刘备这些外来人才他要么不用要么不珍惜。他对益州、交州都动过念头但也都没有大的动作,他不是没有野心,只是出道时年龄太大,缺少了雄心。历来人们都说刘表优柔寡断不思进取,但很少有人去考虑为什么?笔者认为,刘表恐怕是因为不大懂军事而不自信。(说他不懂军事的是甘宁,不服去找他辩论。)
割据一方,有志于极限挑战的汉室宗亲着实不少,本文将按照他们败亡的时间顺序予以介绍:
荆州牧刘表,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汉末群雄中唯一的名士兼宗室,刘氏诸侯中的巨无霸。刘表早年参加太学生运动,在党锢之祸中躲进深山老林得以存活,出山之后名扬天下、进入大将军何进幕府,出任北军中侯,掌管禁军。
十七岁到二十七岁,朝廷的事情,诸葛亮说了算。宫里的事情,董允说了算。刘公嗣只是一个橡皮图章,活像是君主立宪制下的君王。
公元187年,刘虞由于在北方威望很高,被两害相衡取其轻的朝廷重新启用以平叛,叛军听说他来了望风而逃。刘虞升任幽州牧。
55-59岁,刘表平定了曹操策动的荆州三郡叛乱,但未能成功染指交州。在官渡大战时选择按兵不动,坐观成败。
刘秀是顺势而为,刘备是偏要勉强。
刘备的故事很长,而大家又比较熟悉。如果讲他的履历,难逃凑字数的嫌疑。笔者在这里只挑几个问题来讲。
做县长时领导找他办点儿私事儿,刘繇感到无法接受,竟然弃官不做,你说这人是有多正直?朝廷一再征召他出任京官,由于乱世来临盗匪横行,正直勇敢如刘繇也无法赴任,当然,当时的京官也确实不值钱。
一岁,曹操南征荆州。长坂坡上,刘备不愿抛弃追随他的百姓却抛妻弃子。襁褓中的刘公嗣幸得神勇的赵云救出。
刘繇这个人实际上是从县长直接当上的大诸侯,严重缺乏管理经验。孙策奉袁术之命攻打庐江,刘繇想要先发制人把他老舅和堂兄办了。其实袁术很不得人心,刘繇本来颇有统战的余地,却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四处树敌,把自己搞的比袁术还没朋友。仗着手下有猛将太史慈,他还能勉强抵挡。有人建议他重用太史慈,他却嫌太史慈出身低微。太史慈与孙策经过一场单挑互相欣赏,最终成了江东孙氏的骨干。
罗贯中年富力强,他的老师施耐庵虽垂垂老矣但想当年与刘伯温是同榜进士,眼看着刘伯温成为智慧的化身、帝国最强大脑,不服气的两大才子干起了老本行,将一生见识的血与火,光与暗融入了历史小说,这才有了中国最早的畅销小说家,明代最伟大的作家。
一般来说,一个人参加工作几年都会有一种感伤,很多事自己这辈子都没机会了。蛰伏的时间越久,越是灰心丧气,求一个小富即安而不得。于是刘备不屈不挠大器晚成的故事便成了我们的鸡汤,于是刘备变得越来越不像人。
刘备的组织能力源于他的人格魅力,所谓人格魅力就是恶心自己愉悦别人。刘备打脱牙和血吞,打断了胳膊往袖子里藏,唾面自干反正这一类的词儿我都词穷了。刘备把正能量传播给全世界,负能量全往自己肚子里装。所以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人是睚眦必报的法正(法正是刘备在位时获得谥号的唯一大臣,庞统关羽张飞都没有这个待遇)。而诸葛亮也表示理解,因为法正的快意恩仇正好可以帮刘备过干瘾,一吐几十年的闷气。
孤独寂寞冷了半辈子,遇到了一个人,把他的温暖转移到你的胸膛。你敢说自己一定能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
本期以刘备为主角,以他的广大亲属为配角,为您讲述汉末三国首席家族——汉室宗亲!
勇于担当的刘岱、仁至义尽的刘虞、正直勇敢的刘繇、胆大包天的刘宠、保境安民的刘表、老奸巨猾的刘焉都倒下了。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不一定有真本事,也可能只是因为出身高贵,但四百年大汉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这个天下第一大家族以最优越的条件生生不息地哺育出了遍地的汉室宗亲,这几位能够脱颖而出,哪个不是一世之雄才?但最终在家族中胜出的却是刘备,何也?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当时就在公孙瓒麾下,如果他真像《三国演义》中那么有原则,当时已经是平原国相的他应该与公孙瓒划清界限,打倒这一反动军阀,再不济也该说点什么。但他对此竟然全无表示。
刘备没有舍生取义那么强的原则性,但他是有底线的。就在刘虞被杀的这一年,刘备以援助孔融为机会,永远地离开了他的老同学公孙瓒。六年后,公孙瓒败亡,刘备也没有去救援他。
50岁,刘表派使者向李傕、郭汜把持下的朝廷进贡。从穷疯了又臭大街的李傕、郭汜手里交易来了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开府仪同三公,督荆、扬、豫州军事的名片然后充分利用这些名片的魅力,招贤纳士,在乱世之中为上千名知识分子提供了避难场所,并且慷慨地资助他们。儿童时代饱经战乱的诸葛亮也在刘表的庇护下度过了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光。
往高了说他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便是真的猛士吧!
第四,为什么刘秀能再造大汉,刘备却失败了?
更了不得的是刘备的宣传能力,信义著于天下不是靠嘴说的。从救孔融到救陶谦,从安喜县亲手鞭打督邮也不肯行贿到长坂坡抛妻弃子也不舍百姓,哪一次不是玩命博名声?没有这几十年的诚信招牌,哪有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典故?哪能骗得刘璋引狼入室?刘备不是刘虞那样的仁人君子,他是放了二十年的长线只为了钓鲸鱼的天下枭雄!
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连破兖州郡县,刘岱责无旁贷亲自出马被临阵斩杀,曹操等太守就在一边眼睁睁看着。刘岱一死,曹操大破黄巾军,得青州兵三十万……
这个问题笔者思考了很久,最后笔者的眼光落在了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上。青梅煮酒的风雅是罗贯中的手笔,因而我们自然而然地被这份风雅所吸引而忽视了史书上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的深远影响。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人类从来都不能决定自己得到什么,但有权决定自己要什么,如果连要什么都是别人替你选的,得到了又有多大意义?由于三国特殊的历史机遇,入错行长达四十一年的刘公嗣竟然得到了改行的机会,度过了乐不思蜀的晚年。好在今天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了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人生的旅行,不必背着一堆明明不想要还不能丢下的行李。
公元14世纪末的成都,武侯祠香火不绝,比邻而居的昭烈庙前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朱元璋第十子蜀王朱椿身为皇室成员看不过眼,将武侯祠与昭烈庙合并,搞起了捆绑销售,看来《三国演义》流行之前人们对刘备的感情属实一般。
在刘胜浩如烟海的子孙当中,第一个混出名堂的就是刘备,单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备就非常了不起啊。
落难天子刘协动了逃出长安的心思,头一个就想投奔这个实在亲戚。皇帝派出的使者正是刘虞之子刘和,摆明了你仁我义,朕没打算拿你儿子做人质。这个小刘比他老爹还实在,途径袁术驻地时竟然把计划和盘托出,被袁术扣押,忽悠他给老爹写信以搭救皇上为名义要一千人马,袁术拍胸脯保证幽州的后援一到立刻启程起去长安勤王。就是拿脚趾头想都知道真要去长安还差一千人?可刘虞觉得这事儿是正义的,被敲竹杠也在所不惜。
幽州牧刘虞,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王刘强之后,丹阳太守刘舒之子。刘虞是实打实一步步升迁为幽州刺史的,他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人们奔走相告,竞相传颂,以至于把刘虞写进歌里,记在心上。皇室成员做封疆大吏做得深得人心,和平时代的朝廷当然要免他的官。
65岁,曹操北征乌桓,刘表拒绝了刘备的建议,错过了最后的北伐良机。
52岁,趁益州牧刘焉病亡,刘表策反益州三员将领,此三人兵败后都投奔了荆州,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甘宁甘兴霸。
十六岁,蜀汉在夷陵之战中战败,元气大伤。不知刘公嗣何时才能认识到,他命中注定要背负的一统天下的伟业早在这一年就已沦为泡影。
十七岁,被父亲托付给诸葛亮。要求他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这位相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公嗣父母双亡。好在由于两个弟弟太小,帝位的继承没有出什么岔子。在三国十一位帝王中,就属他的皇位来得最是轻而易举。
1.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
公元214年,虽然成都城中还有三万守军,足够吃一年的粮草并且大部分官吏百姓都想抵抗,刘璋还是决定向刘备投降,安度晚年。握着一个州都打不过张鲁、凭一座孤城抵抗刘备哪还有希望呢?刘璋的选择,对49年后的刘禅想必是有影响的。
幽州本来是个穷州,一直需要青州和冀州的补贴才能维持官府的运营。刘虞通过对外贸易和盐铁开采使幽州脱贫致富,反倒收留了青州、徐州的百万难民并且使他们安居乐业。董卓进京,给刘虞送上大司马、太傅的顶级头衔。袁绍强大时甚至想拥立刘虞为帝,刘虞坚决不干,表示再逼我我就远走匈奴。袁绍的确是保藏祸心,但刘虞毕竟有一州之地并且素得人望,兵强马壮。如果答应也不至于沦为傀儡,反倒有机会壮大势力,这种形势还能抵挡皇位的诱惑,读史至此不紧感叹,世上还真有这样的人啊!
张士诚早年仗义疏财有求必应(这像不像宋江?),靠兄弟张士德、张士信、张士义起家,在最能征善战的弟弟张士德被俘获杀害后开始走下坡路,在安于享乐中走向衰败,但依然爱民如子以至苏州人民直到今天还在纪念他。(这像不像刘备父子?)由于有关罗贯中和施耐庵的史料匮乏,没有确凿证据,以上仅为笔者猜想,信有信无,随君所好。
49岁,刘表的部下江夏太守黄祖伏杀袁术的武力支柱孙坚,刘表断袁术粮道迫使他离开荆州,去豫州和曹操|死磕。
十九岁从强盗手中救回堂叔,亲手斩杀匪首,你说这人有多勇敢?
刘公嗣不是傻瓜,也不是影帝。他只是一个得到了太多不想要的东西,从出生就肩负起一个谁也完成不了的使命,最终决定放下,给自己一个解脱的人。
无论怎样,刘焉都有借口不向朝廷交税了,董卓之乱他也拒不出兵,关起门来打压豪强,巩固权力、制造舆论、提高自身待遇。虽然没公开称帝可实际上他那做派跟皇帝也没啥区别了。要说刘焉这辈子干过什么好事儿的话,那也就是收留了几万户中原难民。这些人选编的队伍称之为东州军,后人也把刘焉身边的外来干部称之为东州派。
从微观上看:
第一、刘秀有大哥给他打家底,而刘备连个亲兄弟都没有。刘备是积聚了些人才,但在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面前实在寒酸了点儿。
刘繇以清正闻名,素有威望,然而汉末群雄当中,袁术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又蠢又狂,可与刘繇一对比竟然显得左右逢源,老奸巨猾。刘繇在《后汉书》中无传,在《三国志·吴书》里,陈寿不伦不类地把刘繇和太史慈的列传放到吴国帝王列传和后妃列传之间,这里面的信息量着实令人纳闷。
只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实在太像张士诚而不像刘备。笔者既然是说史,必须卸去老罗的化妆以及很可能存在的张士诚面具,还蜀汉的昭烈帝以天下枭雄的素颜。
从宏观上说:
公元193年,刘虞全家被杀,首级在运送京城途中被部下夺回安葬。
刘备不久就带着兄弟奔跑了,从此不管曹操是强还是更强,再也没有向曹操妥协过。
上任之路小虽有波折但总算有惊无险,益州到手之后刘焉首先考虑的就是怎么才能名正言顺地不向朝廷交钱。教书就教出这么个觉悟,呸。
袁绍与曹操,在实质上都是汉贼。从形式上来说,曹操好歹还拥立了天子,从个人交往上,刘备在公孙瓒手下时也与袁绍敌对过,为何他可以给强势的汉贼袁绍打工却要反曹到底?因为曹操重视他,重视得让他发毛。
往低了说,他就是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要跑、跑、跑、跑到你打不着我的小强。
刘虞是幽州最高军政长官,公孙瓒则是幽州军区司令员,归刘虞节制。刘虞要安抚百姓,公孙瓒要纵容部下抢掠。刘虞要和平,公孙瓒要征战,双方的矛盾一直存在,但迫于唇亡齿寒勉强对彼此妥协。袁术敲竹杠时,公孙瓒极力反对(很可能送的是他的兵)。反对无效后公孙瓒担心得罪袁术,就把弟弟公孙越派到袁术那儿帮忙以表示结交。没成想袁绍袁术同室操戈,公孙越战死,公孙瓒从此与袁绍势不两立,引爆大战。刘虞与公孙瓒的关系彻底破裂。
常年不能升职加薪,还要不断地变更工作地点。老板整天寄人篱下,员工们更是没有面子。本来资产就不多,还数次破产。就这还能二十几年任劳任怨,明明有大公司的老总频频致意眉来眼去还是自己想尽办法找到老板好上班。图什么?好处?显然不是。兴复汉室的理想?得了吧。